首页- 资讯 > 详情

【学经验 重实干 闯新路】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亿斤以上 节约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 通辽:推广浅埋滴灌技术 打造高效节水农业

2023-08-07 09:58:46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资料图片)

盛夏时节,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田间地头,一株株玉米排列整齐,随着微风荡起层层绿色的波浪。

“我种的30亩地全部使用了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能达到4833株,平均每年施肥4次,每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至2200斤,再配合单元四株等种植技术,每亩地比过去多挣1000多元。”科左后旗朝鲁吐镇恰格吐嘎查村民苏日德乐吐说道。

据了解,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按照农作物生长需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特制灌水器,将水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生长,实现苗壮根强,增加产量,是国内目前最节水节能的灌溉方式之一。近年来,科左后旗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抓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点发展高效节水项目,推广玉米浅埋滴灌面积15万亩,亩节水40%以上。这是通辽市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努力交出高质量“节水答卷”的一个缩影。

通辽市是农牧业大市,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200万亩,2022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86.75亿斤,占全区粮食产量的23.9%,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区之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同时,通辽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水粮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通辽市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做好农业“水文章”,农业生产实现“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的综合效益。

通辽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反复总结全面比对管灌、喷灌、膜下滴灌等不同工程类型的节水效果,创新推广以浅埋滴灌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并从2014年开始试点推广,利用改进后的浅埋滴灌播种机具,在窄行间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2至4厘米处,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由于此项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省膜、增效、无污染等优势,自开展试验示范以来便获得了广大农户的认可,2015年在科左后旗、科左中旗推广面积3万余亩,2016年全市浅埋滴灌技术应用31万余亩,到2022年,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应用面积达到652万亩。

从2018年起,通辽市规划实施了以浅埋滴灌为节水形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该市以旗县为单位,打破乡村界限,重点围绕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划项目地块,确保集中连片推进。坚持“水、电、井、路、树、技”六配套标准,“品种、播种、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耕、机收、秸秆还田”八统一原则,确保一步到位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同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置精准计量设施,实现智能化水电双控。

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实现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亿斤以上,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

今年,科尔沁区余粮堡镇全域耕地实现了浅埋滴灌全覆盖,余粮堡镇查干敖村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联合通科集团提供玉米种植全流程社会化服务,实现整村耕地统一播种、施肥、管理、收割、销售,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实现种植收益最大化。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浅埋滴灌技术的应用,通辽市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下降趋势,以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为契机,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发展,提升了组织化程度,促使大量的农民从耕地上走出来,参与其他产业发展,提高收入水平。浅埋滴灌促进玉米增收的同时,也让红干椒、圆葱、甜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焕发新的活力,加快当地农业深度转型,农业生产实现了“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的综合效益,即在低压管灌基础上每亩省水36%、省电36%、省时47%、省地8%、省工33%;减少肥料养分流失,减少药量、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地膜用量,通过井电双控、药肥双节减少成本;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增收200元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增加;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市生态环境整体性好转,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记者薛一群通讯员丽玲马伊莉琦)

标签:

上一篇:走进罕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