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详情

内蒙古燕麦之乡武川县农户的“增收密码”|每日快讯

2023-04-24 17:01:26来源:中国经济网

85号订单农户王贵河已结清年度粮款,并获得燕谷坊集团年度表彰,这是2023年开年之际武川县燕谷坊集团举办燕麦农户粮款发放仪式上的一幕,为合作种植农户发放粮款。“我和燕谷坊合作燕麦订单上种了80亩,这个要比卖给私人利润高一些,不愁销路。”其中一位农户边数钱边说。

近年来,内蒙古武川县立足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优势,紧扣“两麦一薯一羊”产业链发展目标,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了以燕麦等农副产品为特色的产业链,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有机订单种植、武川莜麦全程控项目等措施,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以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实践总结出燕麦之乡武川县的“增收密码”。

推进订单农业 稳粮增麦有底气


(资料图片)

燕麦种植是武川县的特色产业,也是武川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武川县政府的有效推动下,当地龙头企业燕谷坊集团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把土地、农民、农产品引向市场,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加工原材料不稳定的问题,可以说订单农业让群众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高效、优质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据燕谷坊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集团加深与当地农户合作,通过“企业+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将种植收购和市场动态紧密对接。2015年开始实行燕麦订单种植收购,为鼓励农户扩大燕麦订单种植量,每年的订单收购价高于市场价30%,订单农户户均增收2800多元。订单农户由2015年118户发展到2022年5268户,其中低收入农户1068户。订单种植拉动了当地燕麦的市场价,带动了燕麦播种面积的扩大,促进了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有效解决了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难问题,保障了农民持续增收和粮食质量安全。

燕谷坊集团产业扶贫案例——《精耕燕麦产业 实施精准扶贫》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

实施消费助农 推进旱作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

实施消费助农,就是代农加工、代农销售农产品,原粮变产品,原粮价变产品价,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武川县代农户加工销售1148户,代加工、代销原粮2926吨。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也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助力县域旱作农业的高效发展,实现产业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1年开始,燕谷坊集团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整村推进有机订单种植示范区建设。2021年,该企业在武川县上秃亥乡黑沙兔村签订有机燕麦订单种植农户52户,有机种植面积1582亩;2022年,签订有机燕麦订单种植农户82户,有机种植面积2177亩。

打造区域农品品牌 推动燕麦产业结构升级

燕谷坊集团积极推进全谷物有机燕麦产业化,提升订单农业水平,提高农户的种植收益,打造区域全谷物全有机生态农品品牌,2019年开始,燕谷坊集团在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巨宝庄村认证有机种植基地1000亩,燕麦育种基地1004亩,开展燕麦和马铃薯轮作倒茬有机种植。推动武川县燕麦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变。

武川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董成介绍,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武川县委、县政府投入各级衔接资金、京蒙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资金2.51亿元,实施项目107个,其中产业项目37个,涉及资金1.49亿元。通过与燕谷坊、西贝等龙头企业合作建设项目,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县内农民与龙头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武川县燕麦产业从单纯的种植业,发展到集食品、保健品、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条,有力地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柴占国介绍。

目前,燕麦等全谷物产品正在成为国人健康食品的新宠,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将借着燕麦产业迅猛发展势头,突出武川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全方位做好“源味武川”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年内完成“武川燕麦”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带动群众在产业链条上增收致富。(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标签:

上一篇:在澄海小城看见中国制造的进取心 播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