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大物博,丰富的文化资源更是让人叫绝。刚刚结束的暑假,孩子们解锁了新的游览博物馆模式——在夜晚的徐徐清风中,走进首府的多家博物馆,感受不一样的课余生活。
(相关资料图)
寻找夜明珠
沉浸式学习矿石知识
8月26日18时30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外展厅矿石园举办了“宝石大会——消失的夜明珠”公益科普活动。此次活动以岩石矿物为主题,采用闯关形式,开展“情景解谜”户外研学。在科普老师们的带领下,让孩子们置身于夜间的矿石园环境中,近距离接触园区珍贵的矿石标本,直观了解内蒙古特有矿物;通过不断发掘线索和提示融入故事背景之中,亲眼目睹黑暗中荧光矿石呈现的惊人视觉冲击,在欢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增进孩子们对自然科学认识的了解,提升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埋下求知的种子。
沉浸式体验夜宿博物馆
“分别跟好自己队伍的老师,我们先去了解矿石。”30多名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寻宝之旅。“孩子们,只有集齐了宝盒里的6种矿石,我们才能找到最大的夜明珠,有没有信心?”“有!”在一声声有力的呼喊声中,孩子们兴致满满地开始寻宝,沿途了解了玄武岩、沉积岩、硅化木等矿石知识。当夜明珠吸收了手电筒的灯光以后,在黑暗的夜色中闪闪发亮,孩子们连连惊呼,为这场宝石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了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馆园结合的自然类博物馆。室外矿石园面积13500平方米,有103件展品,集中展示了能源、金属、非金属等优势矿产和典型构造类岩石特征,囊括了内蒙古自治区既有典型性、代表性,又有观赏性、科普性的各类岩石。矿石园既是自然博物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展览、科普的重要场地,更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探索矿石园,认真做笔记。
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副馆长王志利介绍,从2018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馆以来,就一直在举办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如科普入校、科普下乡、科普入馆、公益课堂等。“此次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能看到平时不常见的矿石,也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希望孩子们能够以此契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了解我们内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提高他们对探索自然的兴趣。”王志利说。
此外,他表示,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户外研学越来越成为科普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把研学作为“学”与“游”的有机融合载体,深入挖掘自然资源标本、藏品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成果资料等资源,灵活运用陈列展品、结合时下文化潮流、持续创新自然科普研学活动新形式,让广大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自然,促进自然文化知识的积累、综合素养的提升,营造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良好社会风尚。
夜宿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夜”超级精彩
“博物馆的文物晚上会说话吗?”“那些恐龙化石会不会变成真的?”相信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会好奇有许多文物的博物馆在夜晚关灯以后是什么模样。别着急,首府的几家博物馆都推出了夜宿博物馆的活动,不光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更让他们有机会探秘夜间博物馆,感受“博物馆奇妙夜”。
参观恐龙标本
“今夜,‘精英小部落’请集合!来到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远古内蒙古’展厅,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史前,并夜宿博物馆,探索生命从远古走来的奥秘!”看着海报上的宣传语,就连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都有点儿心动了。8月26日恰逢周六,18时许,9岁的强强和他的哥哥拉着行李箱结伴走进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参加夜宿博物馆的活动。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妈妈乌兰说:“孩子们自从在幼儿园参加过一次夜宿幼儿园的活动后,就对这样的集体生活特别向往。这次让他们一起参加博物馆的活动,不光训练胆量,还能学到自然、历史知识,一举两得,我们做家长的非常支持。”
“看看我的夜明珠亮不亮。”
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夜宿博物馆的活动自开展以来很受孩子们欢迎,目前已经成为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常态化活动,每周六都会举办,每一场最多容纳60人。“孩子们会换上适合场景的服装,沉浸式体验‘远古内蒙古’的氛围。在活动环节中,我们设计了‘解密三叶虫’来拉近孩子们和古生物的距离;还有‘真假狼鳍鱼’则是开动大脑、提倡孩子们团队合作;要围着篝火跳舞庆祝‘生生不息的生命’……这些精彩有趣的科普环节,能够满足孩子们对‘博物馆奇妙夜’所有的想象。”该工作人员说。
“快看,夜明珠找到了。”
除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外,内蒙古博物院也推出了类似的夜宿博物馆、探秘远古世界的活动,塑造全新的博物馆参观体验,点亮城市夜色。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馆也都开启了“博物馆之夜”的相关活动,有不少孩子跟着父母打卡夜间博物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