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多个学校运动场地对外开放,喜欢运动的市民只需要关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就可以到家附近的学校操场运动健身。
分批次分阶段向社会开放
为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就近便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近期,我市具备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体范围包括公办中小学用于体育活动的室外场地设施,如操场、球场、田径场跑道等露天场地。此措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分批、分阶段向社会有序开放。
(资料图)
开放区域与学校教学区域要相对独立或可实施“软、硬”隔离,场地设施开放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工作。开放时间为周六日、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上午9时至11时30分,下午3时至5时30分。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放的具体时间段。
5月13日第一批向社会开放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共126所,5月25日,我市公布第二批向社会开放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共83所。
健身锻炼省钱、省时、省心 市民欢迎
5月28日8时30分许,吃过早饭后,换上宽松舒适的运动服,穿上柔软轻便的运动鞋,国勘院小区居民刘芳又要开始她每周日的锻炼时间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没在马路上开跑,而是直奔大学路小学而去。
刘芳是一家银行的退休人员,奔跑在大学路小学的塑胶跑道上,她格外兴奋:“和硬邦邦的柏油马路比起来,正规的塑胶跑道更适合跑步,对于膝盖的冲击力相对小一些,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更安全。”
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对很多市民来说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与过去只能选择专业的健身场馆或“路练”等健身方式相比,去离家近、场地广、设施较完备的学校锻炼,更加省钱、省心、省时。
市民刘阿姨平时常常带孙子到小区里或附近游园玩耍,现在每个周末她又多了一种照看小孩的方式——带孙子进学校提前感受校园文化。“学校开放后,我们不仅有地方锻炼身体,还能让孩子提前了解要读的学校,对将来适应校园生活也是一种帮助。而且学校的场地比较安全,不用担心孩子跑跳时被过往的车辆行人碰到。”刘阿姨说。
平时上班工作忙,没有时间健身的上班族更是十分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10时20分许,32岁的王伟带着4岁的女儿在大学路小学里踢球。“学校就在我家附近,出门下楼5分钟就到,以前还以健身房太远为借口偷懒,现在可不行了。自己的健身卡不用再续,省下了一大笔开支不说,还能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真的太赞了!”
扫码登记、张贴“须知” 家长放心 学校安心
5月28日11时,市民林娜女士带着3岁的儿子正准备离开大学路小学,她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介绍,9时30分左右,经过现场扫码预约后,她带着儿子走进大学路小学的足球场,跑步、蹦跳,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和儿子玩得很开心。“预约时需要填写个人身份证、年龄、单位以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前后用时差不多5分钟。这样的预约方式,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学校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市民严格落实进校政策,也是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这样的预约方式家长放心,学校也安心。”林娜女士说。
市民马超的孩子在南门外小学读书,因为女儿是学校女生足球训练队的队员,他担心市民进校锻炼会影响校园治安和学生学习,但得知学校已经做好全面的安保措施后,他的疑虑打消了。“学校的女生足球队每个周六、日上午训练,为了保障学校活动正常进行,以上两个时间段暂停对外开放。周六、日下午3点到5点学校对外开放,而且学校在进校人员登记、监控等方面都考虑到了,我们家长十分支持这种学校资源向公众释放的好政策。”马超说。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许多学校都在校门口张贴了“校园体育场地开放须知”,详细介绍了开放时间和注意事项,让想要进校园锻炼的市民可以更合理地规划时间。
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准备引导市民文明进校锻炼
“为保障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好体育场地和校园环境的维护,特向居民朋友作以下说明,希望居民朋友理解并积极配合。让我们共同维护好校园环境,积极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全民健身氛围,做到健康运动,文明锻炼!”早在第一批中小学体育场所开放之初,我市各开放体育场所的中小学就已通过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告知居民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消息。
其中,针对文明入校、文明健身事宜进行了详细的公示,如:“运动场内禁止吃零食、吸烟、酗酒、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不得在场地内大小便,禁止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禁止将有色饮料带进场内。健身者进入运动场要爱护公物,不踩踏花草、不攀摇树木,正确使用体育设施,禁止在地面、墙面上随意刻画、涂写。严禁抛撒石英砂和沙坑内沙子,如有故意损坏,一律双倍赔偿,并按学校有关规章严肃处理。涉及金额较大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传染病等不适合在公共场所运动的人员,谢绝入内锻炼。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进入运动场活动须有监护人陪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入场地需家属陪同。”详细的开放时间、开放须知以及接待对象,带给市民满满的诚意和安全感,为此大家口口相传,让“校园运动”成了市民“运动朋友圈”里的热门词语。
标签: